百度小说网 > 明朝第一国师 > 第16章 余姚行

第16章 余姚行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明朝第一国师 !

    余姚因南有句余山,北有姚水,于是因山川而得名。这里的历史,同样可以上溯到上古之时,传说这里是虞舜的故乡,他出生于姚江边的诸冯废墟,故而姓姚。

    “小仙师,这余姚可是好地方,别看和咱们上虞同属绍兴府,但这里的繁华和文气却都胜过上虞不止一筹……开国至今一百五十年,绍兴府一共出过两个状元,都是余姚的,进士就更别提了,足足有近百!啧啧,遍数天下的州县,能有这等成就的,也只有这里一处了。”

    刘同寿点点头,表示认同。

    明朝开国那会儿,是从一片废墟上重建的,各地的情况都相差不远。不过,安享太平几十年后,江南的优势就以不可阻挡的势头爆发出来了,而绍兴更是江南的群英荟萃之地,余姚则是其中翘楚,文采自然冠绝天下。

    他尚在用心听着,而楚楚却只顾着四下张望了。小丫头早年也在外面游荡过,不过景色好不好,全得看心情,当日她是饥寒交迫的在野外求生,现在却是游山玩水的坐船过去,心情开朗,只觉得天蓝蓝,水绿绿,山青青,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美好。

    “说起这二位状元,也是很巧呢,有诗言道:山yīn道上桂花初,王谢风流满晋书,时过千载,主导咱们绍兴风流的,还得数这王谢二家呢。”梁秀才难得的有了个停顿。

    “哦?谢家说的是谢大学士,那王家又是谁,莫非是阳明先生吗?”刘同寿来了点兴趣,他对余姚并非一无所知,谢迁是从小说中看到的,而王阳明的大名则是早就如雷贯耳了。

    “那倒不是……”梁萧摇摇头,突然压低声音道:“小仙师,私下里倒是无妨,但在人前还是尽量少提阳明先生的名讳为好。”

    “是要称谥号还是爵位?”古人的称谓对刘同寿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,字、号加上官职、籍贯,还有谥号,一个名人也许会有十多种称谓,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称谓,他还真是难以适应。

    “都不是,早在嘉靖八年,朝廷就下了令旨,夺阳明先生的爵位,将心学斥为邪说,还封了各处书院,虽然阳明先生桃李遍天下,弟子门人都是抗争不休,但终归还是小心点好,免得被卷进是非就麻烦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回事?”刘同寿吃了一惊。心学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,后世的外国人将其奉为经典,反倒是在国内被打压得厉害。若不是后来互联网兴起,他还真就未必知道王守仁其人,原本以为是近代的那些变故造成的,谁想到在嘉靖年间就被禁过一次了。

    “那会儿小仙师您还没开蒙,所以不知道,当时闹的很大的,这两年也没消停,十一年的时候,方阁老在京城联合翰林、科道官员四十余人,在京城定期宣讲心学;去年,南京欧阳尚书及御史季大人也在南京搞出了好大的动静,连国子监都卷进去了……”

    梁萧凑得更近了些,低声道:“学生听说,这不仅仅是学派之争,还涉及到了朝中大佬们的矛盾,所以,咱们还是不要搅进去的好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说是多了五百年的见识,可刘同寿很有自知之明,对嘉靖朝这段历史,他只能说是孔明看书,知其大略而已,如心学演变这种细节都是一抹黑的。这些东西现在只是听个热闹,可他既然有志于朝堂,这些信息迟早也是能派上用场的,多多益善。

    “不过余姚的第二位状元,倒也与阳明先生颇有关联,龙山先生正是其父……按照家谱,王家的先祖是王导,而谢家的先祖是谢安,您瞧,这不是刚好应了王谢风流吗?”

    “确实。”刘同寿哑然失笑,隔了千年的先祖,到底还是不是那么回事,其实也很难说。明代他不是很清楚,但隋唐时期的那些大户门阀就是这样的,每家的先祖都能追溯魏晋时期,甚至还有秦汉人物,比如唐高祖李渊,就自称飞将军李广之后。

    俗话说:五百年前是一家,真要认真追溯的话,总是能找到个显赫的祖先的,其实不过是往脸上贴金的举动罢了。当然,绍兴这头两位状元确实也很有巧合性,琢磨一下也是有趣,只是不知道那第三位状元韩应龙,又是哪个名门之后了。

    “既然余姚这么好,谢家又何苦非得盯着东山呢?”

    “就是因为余姚太好了,所以谢家只能转向外县啊。您想想,单是一县之地,就有足足百来位进士啊!抛开那些失势或者家道中落的,至少也得有五十家以上吧?这些都是官宦世家,哪个都不好惹,相对而言,东山就容易对付多了,先前若不是有老神仙在,恐怕……”

    刘同寿想想也是,出的大人物太多了也是麻烦,谢家虽然势大,可也是相对而言的,那些世家各有渊源,牵一发而动全身,谢家动手也未必有胜算,即便有胜算,也未必值得。

    比方说,他若是动了王守仁的家产,那还不被天下的心学弟子全力攻讦啊?

    在余姚乡里乡亲的,也不好下手,自不如象现在这样好,扯了祖先的虎皮出来,也算得上是名正言顺了。

    “到了,到了,寿哥哥,你快看,前面能看到县城了。”楚楚的欢呼惊动了交谈中的二人,刘同寿举头眺望,只见姚水北岸,一座古朴的城池巍然而立,不用说,那就是此行的目的地,余姚。

    “那么,你们都准备好了么?”刘同寿面容一整,向两个同伴问道。

    “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来一场好戏吧。”乌篷船头,小道士意气风发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柴府。

    东山那场变故的消息是两天前传到柴家的,仅比身在上虞的董家慢了半天而已,但一向雷厉风行的柴老爷却一直没有动作,只是往谢府跑了两趟,最终却是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没办法,当下的世风如此,他不得不慎重一点,别看只是乡间逸闻,但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了,演变成一场朝争也不稀奇。

    在调查没有进一步的结果之前,连做决策的谢家都不敢轻举妄动,何况是他这个跑腿卖命的?

    不过,今天他的心情已经稍微有些好转了。

    上虞回报,关于紫阳观的消息一直在县内打转,没有向外扩散,种种迹象表明,应该没人在后面主持,否则消息传播的速度不可能如此之慢。

    也不能说幕后没人,柴老爷相信,老道起死回生的背后,八成有人在装神弄鬼。

    这个人身份应该很普通,没有主导舆论的能力,但应该会几手障眼法之类的东西,最可疑的,就是王老道的那个姓蓝的师弟。

    既然是师弟,年纪就应该差不多,含糊一点说话,声音自然很像,他躲在暗处说话,或者干脆把自己化妆成死人,难度应该不是很大。

    至于那几条预言,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,想借此拖延时间。

    而所谓的傻子变天才,哼,老子也不是没让人打听过,那个小道士不是不会说话,只是脑子转的比较慢,学舌还是做得到的,不就是照本宣科的吟了句诗吗?又不是他自己做的,很难么?

    越分析,就越觉得有道理,柴德美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某个游方的道士身上,只要铲除了这个隐患,征地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。

    谢家的二公子也赞成他的观点,只是那蓝姓老道藏得很深,一直找不到他的消息。不过,这也没什么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强征土地不难,难的是征完的手尾能不能处理干净,他柴某人等得起。

    “妹夫,妹夫,有好消息,有好消息!”正沉思间,外面有人大喊大叫着跑了进来,柴德美当即就是眉头一皱:“嚷什么?还有没有规矩了?而且,我记得我说过很多次了吧?不要在人前用这个称呼,蔡德庆,你别忘了,你妹妹只是本老爷的妾室!”

    “妹……柴老爷,你别恼,我这不是一时心急吗?”蔡德庆讪讪道。

    柴德美眼皮一耷拉,敲了敲椅子扶手:“说吧,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刚才码头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又去码头干什么?我再跟你说一遍,缺银子使,你可以到我这里来拿,只要说明用途,我柴家也不差你那几两银子,少打着柴家的名头在外面招摇撞骗,现在正在关键时刻,万一惹出祸事,你可别怪我不认你这个亲戚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蔡德庆被训得灰头土脸的,不过这人就是个滚刀肉,一抬头又是满脸谄笑:“其实我这也是为了咱们柴家好,上次写欠条给我的那个姓周的,也是东山人,他还不出钱来,不是正好夺了他家的宅院田地吗?也算是打开缺口了,是吧?”

    “那一户半户的顶个屁用,少废话,先说正事。”

    “妹夫,码头刚刚来了位大人物……”

    “大人物?什么大人物?”

    “是两个少年道人!”

    “道士?天台、雁荡,道士满山跑,道士有啥稀奇?算个屁的大人物?”柴德美很不屑。

    “不一样,完全不一样。”蔡德庆煞有其事的说道:“妹夫,你是没看到那两个人的装束,那叫一个……”想了想,没想到合适的形容词,他只能含糊过去,“总之,就是跟画里的金童玉女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个女冠?”柴德美有了点兴趣。

    “可不,那小道姑生的叫一个俊,妹夫,你不知道……”蔡德庆口水都流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他们坐船来的,难道是从上虞过来的?”柴德美神情凝重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是,他们走后,我问过船家,送他们上船的,是上虞县衙的马车,所以……”

    “县衙?”柴德美一下子懵了。

    听说是上虞来的,他还有点怀疑,可一听对方跟县衙关系,他就怀疑不起来了。那个幕后之人肯定没有官面的关系,否则一个小破道观而已,找人打个招呼不就完了?

    难道,真有什么大人物来了江南?他茫然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