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小说网 > 唐醉 > 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(大结局)

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(大结局)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唐醉 !

    逞强的太平公主第二天果然闹笑话了,怎么都起不了身。

    腰酸胀的厉害,浑身没有力气,只好气哼哼地躺着,心里在咒骂着那个可恶的“子应哥哥”,把她折腾的这个样子,也在愤愤那么迟了,陈易也不来看她。

    在陈易处完了事,过来看她时候,可是又抓又搔,又哭又笑,一直劲地叫陈易赔她什么,并坚决不让陈易离开。陈易在费了一番口水安慰,并用亲吻、抚摸等肢体动作安慰后,她才不情愿地答应,再好好休息一下,待身体恢复了气力就起床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几天,陈易会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太平公主,满足她身体方面的渴望。

    初尝男女情事的人,总是兴致最高的,不论是上官婉儿还是太平公主都是一样,她们总是随着性子“索取”,也幸好她们身体的兴奋阀值不是很高,在陈易的耐心挑逗下,也很快就能完事。

    不过,可以亲近的女人太多,又不把谁冷落,陈易“工作”的很辛苦,白天黑夜都要忙。幸好他身体结实,体力上不成问题,但精气上还是感觉到了问题。

    一个直接的现实问题就是,这段时间,他竟然没让人怀孕上。原本还担心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得了他的恩泽后,不小心大了肚子,闹出麻烦事来,但在过了一两个月,依然没看到动静。

    府上那些妻妾们在静默了几个月后,一个个肚子也没动静,陈易这才感觉到了有问题了。

    想来想去,可能是在床上工作太勤奋,精子生成数不够他挥霍,成熟度不够,导致数量和质量都下降了。在弄清楚情况后,他在提高“工作质量”的同时,也尽量减少“工作频率”,让自己有休养的机会。一段时间下来,不但精气上感觉好一些了,也有了成果出来,上官婉儿终于怀孕了。

    上官婉儿怀孕初期,陈易也不声张,但也不让她继续呆在宫中,而是接回府中,在与其他妻妾们商量后,强势地坚持,同给上官婉儿以“平妻”的身份,并告知了在府中忏悔的郑婉频。

    郑婉频在知道自己女儿也被陈易骗上手后,如五雷轰顶,悲痛万分,差点拿刀追杀陈易。

    不过在陈易一番安慰,并知道了上官婉儿得了“平妻”身份后,终于还是无奈地接受,摇身一变成了陈易的岳母,但情人的身份肯定是继续保持着的。

    在得郑婉频同意后,陈易也为上官婉儿补办了婚事,只不过低调进行,没过于声张而已。

    恰好这个时候,陈易在朝会上提出来,凡事要节俭,不要铺张浪费的要求,他自己也趁势低调结婚,也不让其他大臣们拿贺礼相贺。邀请的客人也只是那些相熟的、关系最好的,其他一概挡驾。

    陈易名媒正娶了上官婉儿,当然惹恼了太平公主。

    陈易最终费了好多天的劝,并一再承诺,肯定会给予其相同、甚至更高的待遇和身份后,太平公主才答应下来,隐忍一段时间,避免惹恼她那位母后武则天。

    太平公主也是知道,自己的母后是绝对不会同意她下嫁给陈易,除非像上官婉儿一样怀了身子,将生米煮成熟饭才有可能,但也会闹出大的动静来。为了自己,为了陈易,她也只能等机会。

    当然她也希望自己能怀上身子,以继成事实逼迫陈易做出迅速决断。

    只可惜,心急总是吃不了热粥的,成了陈易的女人后大半年,太平公主的肚子依然没动静。

    而这时候,武则天因为一场重病,心性大变。

    在一起去华清宫泡温泉,与陈易消除了大部恩怨后,陈易会天天拿朝事问询武则天,武则天也会偶尔发表下意见,但在这场差点要了她性命的大病后,她对朝事的兴趣越来越小。

    在武则天大病初愈时,陈易还会将朝政大事讲与她听,问询她的意见,但病愈后的武则天对朝事没一点兴趣了,表现的很耐烦,后来就让陈易不要再拿这些“俗事”去烦她了。

    在问询检查了一阵后,陈易也知道,武则天的更年期到了,月经也没了。

    他猜测,可能是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,还有这场大病,及以往药物的作用,让武则天心性大变,对什么事都淡然起来了,最终陈易听之任之,也不去强求她什么。

    在静性了半来年,想了太多的事后,武则天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掌权那些年犯下的罪孽,向陈易请求,她要找个地方忏悔自己的罪过去。希望陈易不要责怪她,不要再来打扰她,她也不想再呆在长安,不想再住在大明宫,因为她经常做恶梦,她要去洛阳长住。

    陈易最终也答应了,并为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一座道观,取名为“则天”观,供武则天修养。

    在太平公主终于怀孕,陈易过去请求将太平公主嫁给他之时,已经沉迷于道事中的武则天没有什么激动的反应,她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,只是要求陈易好生照料太平公主,不要让她这个女儿受委屈,就别无他言。

    武则天这样的变化,让陈易欣喜若狂,一个最大的难题解决了,他也不要再为自己的私事烦心,可以一心投入到朝事方面去了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

    在陈易以尚书令身份执掌朝政大权后,大唐的发展方向已经彻底改变。

    这些年大唐取得的成就让许多大臣洋洋自得,任何人都知道,再也没有外来势力能威胁到大唐的安全,泱泱大唐就是威服天下的代名词,任何藩属国都要深深仰慕的,但陈易并不满足。

    在后世那种现代化的环境下生活了三十年,许多东西都很让他流连的。

    他完全相信,他个人的见识超过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,他懂的他们不懂的许多知识,他要用他的知识和见识,让大唐发展的更快一些,无论是政治、经济、科技方面都要如此。

    政治上的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,如今实现后世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等形式的民主是不现实的,但他可以引领大唐往“初级民主”方面发展,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。

    君主制度时代,展开彻底的改革是不现实的,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,慢慢改变,从量变到质变,让人慢慢接受,并完善各种制度。完善三省六部制,是陈易现在最可行的手段。

    有李世民当年的基础在那里,及陈易的威望及控制力在手,要完善三省六部制,还是容易做到的。

    陈易所进行的改革,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,加强政事堂诸宰相的权力,以相权制约皇权。

    这虽然说对他自己儿子以后真正亲政后,会带来些麻烦事,但陈易觉得,有制约的权力总比任何事都是由皇帝最后决定的独断专行方式好,绝对的权力肯定会出现许多负面的影响,有监督的权力才会受到制约,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,这样才能让大唐在良性循环中发展。

    要让大唐真正的长治我安,一直延存下去,肯定要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,各方面权力相互制约,才能实现。后世西方的民主制度就是权力相互制约的,即使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。

    陈易期望经过他的努力后,在几十年后能初步实现这样,皇帝依然是国家元首,是最高权力掌握者,但属下的那些大臣也会对他行成制约,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。

    而要完成这项非常浩大的工程,仅凭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也需要很多年的慢慢改变才有可能实现。陈易需要很多的人帮忙,也不能让人才断档。如今已经有很多有才之士经他荐举、提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,但这远远不够,还需要加大力量培养,并且要向这些人灌输“民主”方面的理念。

    陈易不喜欢阿谀奉迎之臣,他希望官员们都是耿直入士,能为理而争。

    裴行俭当年制定的官员选拔制度被摆到很高的位置上,所有官员的任免、考核、提拔都按章行事。官吏是国家的根本,治国首先要从治吏开始,官吏队伍治理好了,其他事都好办了!

    监察制度在逐步完善之中。

    制度是治本之策,陈易就是希望在他手上,能将所有制度都完善,包括官员的任免、监督、考核。

    选拔官员当然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可以说,如今选拔官员的最好措施还是科举制度。

    但在陈易主导下的科举制度,已经不仅仅限于选拔合格的官员上了!

    陈易令吏部尚书魏玄同,率领一般官员,依照他所提后世教育体制及科技发展方向,完善科举制度,不但要为朝廷选拔适合当官的人,还要将那些精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选拔出来,为朝廷所用。

    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,这是陈易非常信奉的一句名言。

    在他的努力下,以往时候被称为“奇技淫巧”之学,如今已经登大雅之堂,从事这些技术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,连科举都设这方面的专业了,这是陈易力排众议而推行的。

    陈易期望,在他推动之下,整个社会能对“科技”知识重视起来,从而带动整个大唐的科技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,争取早日研制出原本要几百年,甚至千年以后才会出现的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蒸汽机、火车、电器、现代火器等等,他当然知道要研制出这些东西来并不容易,但只要整个社会重视人才的培养,重视科技的发展,经过几代人或者十几代人的努力,花上几十年,上百年时间,应该会有所成的。如今大唐的国力已经足够支撑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了。

    陈易还拿出自己的家产,设立各种奖项,奖励那些在各方面表现突出,创造出成就的人来。

    当然朝廷也有这方面的重奖。

    这些措施的实行后,许多士子不再谋求科举当官一条路了,他们纷纷投入原本大多人不屑的“奇技淫巧”方面研究去了,大唐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

    机床在陈易主事的几年后不研制出来,这就是其中一个奇迹。

    有了初级的机床,制作许多东西就很方便了!

    陈易不只在科技等算作“文”的方面特别重视,他也非常重视武备。

    军队国家化、现代化的步子一直没停过,府兵制作为常备军的组成方式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,只作为预备役制度使用。各卫军已经进行了重组改编,左、右卫等大唐十六卫继续保留,但已经完全不同于遥领府兵时候的样式,而差不多成了后世时候集团军的样子,分驻在全国各地。

    大唐的武装力量维持在八十万左右。

    各领军将领只管军权,不能涉及民生,军、民彻底分开,领军将领几年内也会轮换,并且还有一整套监督体制,及军队调动的制度制定,避免领军将领专权,给大唐埋下祸患的事发生!

    火药制造出来,以后的战事再也不能停留在冷兵器的模式下。陈易主持了军器监多年,在主持朝事后,对军器监依然非常重视,甚至经常亲自过问军器监的武器研究。在他的主持下,每年朝廷都会投入大量财力制作新式武器,新制作出来的武器,主要是火器也很快就会列装到军队中。

    为了培养合格的领军将领,在完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同时,朝廷还在洛阳、太原等地陆续建设了几座新式的军校,以后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经过军事学院的培养才能担任。

    军备投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,水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正往海军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与其他大臣所想不同,陈易很注重海军的发展,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,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。因此他也大力推广远洋贸易,并花大力气提高造船技术。远洋贸易的发展,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,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,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,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。

    陆师、水师的力量都往更加大方向发展,大唐的兵威才会真正声震天下!

    在完备科举的同时,朝廷还推出了武举制度,每年都会以科举的样式选拔勇武之人。如今的科技条件下,是不可能完全抛却冷兵器作战的模式的,勇武者在战场上,还是非常有作用的!

    文武之道都要重视,重文轻武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。

    陈易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希望文武之道都发展,最终让大唐称霸世界。

    当然他知道,要实现这个目标,任重而道远,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!

    但他肯定会为此做准备!

    要征服天下,让中国的领土无限扩大,除军队战力及其他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外,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必须要保证的。如今的大唐疆域面积至少比陈易穿越前所处的后世要大两倍,如此广阔的地方,人口也只不过六千万左右,依陈易的估计,如今的生产力条件下,至少两亿左右的总人口,才是合适的。

    人口太少,许多事做起来有点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军队要兵源,所占之地要移民,所有这一切,都需要入口的补充。

    可以说如今的大唐人口是非常欠缺的,必须要大力鼓励生育,提高人口数量。

    奖励生育的政治早已经制定,这些年大唐的人口出生率还是不低的,但因为医疗条件落后,幼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,加强基础医疗的建设,也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陈易在指使官员们依他所想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的同时,也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人口。

    战争是获取现成人口最好的手段,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,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,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可以算是人口的一个直接补充!

    人口增长了,素质也一定要提高。而要提高人口素质,教育是根本。

    大唐的国库收入以几何级增加,国库殷实,许多事就可以方便做了。

    在一群亲信大臣的支持下,陈易在主政后几年内,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政策了,虽然没办法普及全民教育,但一定年龄的儿童大半入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,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,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加,陈易态,在十年之内,能让天下百分之六十的适龄儿童入学,因此他也一力促成了每县一所官办学校的建立。

    每个县一所官办学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,还需要进一步扩建,许多富裕之地已经有两三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建立起来。学校建立多了,教师的数量也必须要增加,其他配套设施比如书本等缺少也是个难题,印刷技术的改进,降低书本的成本是必须要做到的,只不过一切都要时间来解决。

    陈易相信,教育方面的事可以很好地解决,只要朝廷足够重视。

    而支撑陈易进行诸多改革,并花费巨大投入做事的最大基础,就是大唐农业的连年丰收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,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
    粮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最难解决,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陈易对农事的重视在刚刚得武则天重用之时就开始了,占城稻也就在那些年引进。

    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,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,指使手下之人,派人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引进土豆、辣加、蕃茄、玉米等作物。这些作物的引进,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物产,并终于有机会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饿肚子了。土豆、玉米的高产,让种植这些作物的百姓心花怒放。

    陈易不但亲自过问民间种植情况,还身体力行,亲自指导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。

    各级官府官员对农事也不敢轻视,在陈易的大力推动下,大唐境内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,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修整。数管齐下的举措下,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。

    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,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,没地方堆放。各级官府也在犯愁,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。官仓已经一再扩建,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。

    陈易为此很骄傲,他也因此威望日隆,属下的大臣们对他敬若神明。让百姓不再饿肚子,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难做到的,但现在却在陈易主导下做到了,如何不让人敬佩。

    粮食多了粮食深加工的产业也开始兴盛起来。

    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,官方严格控制酿酒行业的发展,因为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。

    如今粮食不用愁了,官府也开始鼓励包括酿酒在内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有了富足的粮食,有了官方的支持,酿酒等粮食深加工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。

    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,大量的粮食被销往海外。

    大唐多余的粮食,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,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。

    在以尚书令身份主持了政事堂事务后,陈易可以说将大唐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。

    大批亲信人物充作他的左右手,这些人物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很有名声,才学能力都不凡之人,他们和陈易一样,兢兢业业做事,一心为大唐的强盛而做出努力。

    这些人和陈易一样,每天都精力充沛,勤于朝事,没有偷懒的时候。

    上行下效,州县一级的官吏也都兢兢业业地做事,不敢偷懒不理事,怕被弹骇。

    上下官员都勤于政事,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,大唐的发展,像被装了火箭助推器一样,速度惊人地朝前跑去,把周边国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,而陈易的目光开始放眼天下。

    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,四方来贺的盛景,每年都会在大明宫含元殿上演。

    请求归附的外蕃小国每天都不少,但陈易并不满足于此,大唐的铁骑依然在四处征战。

    陈易主事后,并没改年号,而是继续以武则天掌权时候的“永昌”为年号。

    永昌十年,大唐铁骑在葱岭以西近千里地方,与大食军队发生了一场战役,此战三万大唐精锐的安西军火枪骑兵与十五万阿拉伯军队遭遇,激战的结果就是十五万大食军队遭到重创,除一万余人逃走外,其他不是被俘就是被歼,大唐军队的兵威,声震后世那片叫中东和欧洲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要尽取那片地方!”这是陈易给主领大唐安西军的薛仁贵之子薛讷的指示。

    得到指令的薛讷,率领他麾下的五万人马,直指后世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去了。

    安南都护府内的安南军,也在领军将领程务挺的率领下,往南进军,准备完全占领后世中南半岛那片美丽富饶、非常适应粮食种植的地方。

    一个超级大帝国,已经在陈易的期望中诞生了!

    -----------

    许多年后的一天,大明宫延英殿,陈易与皇帝李重润相对而坐,准备说事。

    已经步入中年的陈易,外表上与年轻时候并无多大的变化,但精力方面却是相差了挺多,当年充满朝气的脸,多了些风霜后让人感觉到了更多的凝重和沉稳。

    李重润已经十八岁了,早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郎,去年时候,在陈易的张罗下,也大婚了,娶了李重润自己相中的狄仁杰之女狄秋云为皇后,如今狄秋云已经有孕在身。

    李重润已经长大成了人,陈易觉得许多事,也要交给小皇帝自己做了,他已经替儿子张罗的太多了,如今的大唐国土是空前的强大,制度越来越完善,科技产生力水平发展也越来越快。

    十几年的心血倾注在李重润身上,所有一切都是言传身教,甚至连亲情的教育也是如此,李重润的成长情况让陈易很放心,很满意,现在的结果可以说比他预料的还要好上很多。

    他已经为大唐张罗太多,替自己的儿子做的够好了,该放李重润单飞,他要去享受生活了!

    今日就是要说这些事。

    所有闲人都退下了,没有吩咐任何人不敢进来。陈易示意李重润靠近他身边,在李重润按他要求做后,慈爱地看了两眼,再收住笑容,严肃地说道:“润儿,今日有一件很大的事,我要和你说!”

    “陈伯伯,你有什么事,请尽管吩咐我吧!”李重润心里打了个突突。

    两人私下相处间,李重润都是叫陈易陈伯伯的,但在外人面前,依然以君臣相称。

    “润儿,你已经长大,今年十八岁了,从这段时间处理朝事的情况上来看,可以自己亲政了,”陈易脸上又微微浮现出笑容,“我替你打理朝事这么多年下来,已经很累了,余生想好好休息一下,大唐的美丽江山,都想去走上一遍!因此我已经写好了辞去所有职事的奏本,只等你批准了!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李重润大吃一惊,他已经习惯了在陈易庇护下过日子,一听陈易这样说,吃惊之下不知道怎么说了,只能讪讪地问道:“陈伯伯,你为什么这么说?你要离润儿去了?”

    “你听我说了一件事情,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开朝堂了!”陈易抚着胡须笑笑。

    一听陈易这么说,李重润马上猜到了什么,但在陈易笑吟吟的目光注视下,却不敢说什么。

    陈易当然从李重润的眼光中读出了异样,心中一动,马上将原本准备说的话收住了,换了个方式问话道:“润儿,你已经十八了,虽未及冠,但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,这么多年,我可是一直看着你长大的,并亲自教诲,在外人眼里,我待你,不是儿子胜似儿子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,陈伯伯,你不能这么说!”李重润打断了陈易的话,闪着异样的眼睛看着陈易,“你待我一直很好,我都记在心里……其实,我已经猜到了你想说的事!”

    “什么?你猜到我要说的?”陈易的心剧烈地跳了两下,不可置信地看着李重润!

    “是的!我猜到你要和我说的事了!”李重润几乎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你想告诉我,我是你的亲生儿子,是不是?其实我早就猜到你就是我的爹爹了!你是我的亲生父亲,我是你的亲生儿子,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啊?!”陈易惊讶异常,瞪大眼睛看着李重润,“润儿,你是怎么猜到的?”

    “爹爹!你真的是我的爹爹!”陈易没否认,李重润那故意装出来的严肃马上消除了,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觉涌上心头来,不顾一切地拉着陈易的手,像个小孩子一样撒娇说道:“爹爹,是的,我早就猜到了!我和你长的很像,不是你儿子的话怎么可能?而你所做一切,全然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我,为了我这个一直长不大的皇帝,你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我而谋划,为了大唐的天下而做事!我要不是你的儿子,你怎么可能这般做事,一切都为我老虎,丝毫不为自己的名利而谋划!”

    李重润这样说,陈易原本有点牵担的心也放了下来,紧紧拉住李重润的手,满是疼爱地说道:“润儿,既然你早就猜到了,那许多话我也没必要解释和说明了!你就是我的儿子,我的亲生儿子!为什么会这样,当然有很多原因!以前,你出生前后发生的许多曲折故事,你并不知道最终的真相,但我不会一直瞒着你!如果你想知道,我可以讲给你听,要是你不想听,我就不说!”

    李重润缓缓地摇摇头:“爹爹,以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,那都是以前,都过去了,我不想知道太多,因为所有一切,都不是我现在所能左右的!我没必要去探究太多,知道了也没意义!现在的现实就是,我是大唐的皇帝,是爹爹你一手扶植起来的皇帝!没有你,就没有我的一切!”

    “爹爹,我记着的只有这些:这么多年,爹爹你对我的疼爱,对我的照顾,对我的教诲,无论谁想对我不利,你都不会让他得逞,只要有利我的,你都会帮我做到!你不但帮我这个小皇帝打理了天下,还将我培养成一个可以独自处事的人,你在我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汗水和精力!我知道,放眼整个天下,没有一个人会如你这般待我了!我再没猜到你就是我父亲之时,就已经把你当爹爹一样依赖了!”

    李重润说着话的时候,虽然嘴角含笑,但笑容却越来越难看,最终大颗大颗的泪滚落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是类幸福感太强烈而生出一种难言的酸楚,而掉出的泪。

    浓浓的亲情充盈在他心头,他感觉很满足,很幸福,好像再没有缺憾了。

    在这之前,他虽然猜测陈易与他之间的关系,但却没敢完全确信,直到刚才。

    陈易的话,让他心中所有的猜测都证实了,一切正是他所期望的,他喜极而泣了。

    在陈易面前,他可以永远像个小孩子一样,不需要遮掩什么,以前如此,以后也可以这样。这就是儿子对父亲的感觉,父亲可以替他打理一整片天空,而来会向他索求什么。

    以后更可以无所顾忌了,因为陈易就是他的亲生父亲,他相信陈易会对他永远包容的。

    陈易伸手替李重润拭去了脸上的泪,抱住李重润的肩膀,轻轻地拍了拍,温言道:“润儿,正是因为如此,你是我的儿子,所以我不能再在朝堂上呆了!爹爹已经将所有事替你打理好了,你自己这么多年也积下了不少的威望,以后留在朝堂上辅佐你的大臣,都是忠心事唐,非常有能力的人!有了这些人辅佐你,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心,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不能决的事,也可以来问爹爹!”

    “可是,爹爹,其他人再忠心,也不如你待润儿这般好,其他没有任何人会这样全心全意待润儿好的!”李重润还想以自己的话将陈易说服,很动情地说道:“你在朝堂上,润儿就不会有任何的担心,也不怕任何的威胁,什么事你都会解决好的!”

    “润儿,你想的太简单了!你的身世,如今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,并且永远也不会有第三者知道,但爹爹在朝堂上太久,肯定会让人怀疑什么,不若就此远离朝堂,去做个闲散的小民,周游大唐天下去!以后啊,你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帝,你是李重润,你不姓陈!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你的身份,爹爹也会忘记掉你的身份,只把你当皇帝的!”说这话间陈易有淡淡的忧伤。

    陈易脸上的忧伤被李重润看出来了,他越加把陈易的手抓紧了,“爹爹,我知道,你是怕我对你猜忌,怕揭破了我真正的身份后,我有顾忌,会对你做什么,以免这个秘密泄露出去!但当儿子的现在就可以告诉爹爹你,这一点爹爹你永远不要担心,即使我不当这个皇帝,也不会对你做任何不利的事!你是我的爹爹,润儿最亲,待润儿最好的人,没有人比的上你,永远也不会有!”

    看着李重润那闪着泪光的眼,听着他那真挚的话语,陈易眼中也有泪在闪,哽咽着不知道说什么。

    “爹爹,我知道你这样做,是为我好,怕你在我身边,让我有压力,有顾忌,但你对润儿所做的事润儿都看在眼里,你要是想自己当皇帝,早就可以将我这个儿子扔到一边了,但你没有,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培养我,替我树立威望,从来没想到过自己掌领这一切!无论你在长安,还是在洛阳,我都不会感觉到来自你的任何威胁,我真不愿意看到你远离朝堂,不管润儿!”

    听李重润这么说,陈易心里那份残存的担心几乎没有了,笑着抚着与长他的差不多高的李重润的头说道:“润儿,你说的,确实是为父担心过的,但这不是主要原因!最主要的,就是为父处理了这么多年朝事,很累了,想过几年悠闲的日子,什么事也不管!爹爹想去周游天下,我要去看看,经过爹爹这么多年治理下来的大唐江山,会是什么样的!会不会比我想的更加美丽!这件事,爹爹已经决定了,即使不告诉你你的真实身份,也会辞官离去的!”

    陈易这话让李重润不知道怎么劝留了,想了好一会儿后,才咬着牙说道:“爹爹,要是你真的这么想,那润儿会答应你,但你也要答应润儿,要是你玩够了,早些回长安来,让我多多陪伴你,以后肯定有许多事,润儿都要讨你的主意的!润儿也没对你尽孝过,以后一定会以一个儿子的身份,对你尽孝的!我那些哥哥、弟弟及姐妹,也会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耀的!”

    “润儿,你所说这些,不要太放在心上,你的哥哥、弟弟及姐妹们,爹爹早已经安排妥当,他们会有他们自己的生活,而且也不会对你的皇位有任何的威胁!所以这些事你就不要担心,也不要操心了!”陈易笑吟吟地阻止了李重润的好意表示。

    陈易怕李重润知道自己的身份后,对他其他那些儿子有顾忌,因此早做了安排,更不让他们有非份之想。但看今日李重润的表现,明白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,至少现在是多余的!

    陈易也相信,只要他在世一天,就可以避免儿子之间起纷争,更不会威胁李重润的皇位。

    李重润明白了陈易的想法,也没坚持:“那爹爹既然已经安排好了这些,润儿也都听你的!只是希望爹爹出去云游一番后,能早些回长安来,好不好?”

    “以后我肯定会回长安来的,待我将死之时,我还期望你陪在身边呢!呵呵!”陈易示意李重润坐下,笑着道:“润儿,朝事上该说的一直以来我都和你说了,今日也没什么吩咐的!爹爹已经将一个国家的框架打造好了,只要许多规则不去破坏,那国家是不会起乱,百姓也不会起来造反的!”

    “爹爹,润儿明白了!”李重润庄重地点点头,“爹爹这些年苦心打造的朝堂格局,也是润儿很推崇的,皇权虽然有了制约,但有了制约的皇帝才不会随心所欲地做事,做什么事都会三思而后行的!润儿明白爹爹的苦心,爹爹是怕润儿的后人,坏了这个框架,因此想在你自己有能力做事的时候,将一切规则都制定好,并要润儿完全遵守,避免后任者破坏这一切!你放心,润儿明白你的心思,懂你的苦心,一定会严格执行,并去尽量完善和改进的!”

    听李重润这般说,陈易很欣慰,笑着道:“你能理解这一点,我也没什么要担心的!如今的大唐是国强民富,天下间根本没有可以与大唐相匹敌的外敌! 爹爹相信,万国来朝,四夷世服的盛况会在你身上延续下去的!爹爹也是非常相信,在你的治理下,大唐会越来越强盛的!”

    “可是,爹爹,有你在身边指点润儿,润儿不是会少犯些错误吗?你是大唐最睿智的人,你所提的建议都是常人所不能料及的,你还是不要离开朝堂,继续在朝中帮助润儿吧?”李重润的心思又活跃了,觉得怎么说,陈易都应该留下来,继续在朝堂上做事才是正确的!

    “傻孩子,爹爹已经操劳了这么多年,你总要让爹爹过几年闲适的日子吧?我已经答应你的那些兄弟姐妹,还有你的娘亲们,带他们去周游天下去!你已经长大成人,许多事要你自己独立决断才可,不然你在处理朝事方面,肯定不会有很大的长进的!你自己处事多了,才会越来越成熟,才会越来越有经验!”陈易说着,满是慈爱地拍拍李重润的肩膀。

    “爹爹既然一意如此,那润儿也答应你,一切随你的意!”李重润也放弃了说服陈易的想法,虽然他万分不舍,甚至觉得陈易不在朝的时候,他会有一种少了主心骨的感觉,做事都少了自信。

    陈易终不可能伴他一生,以后许多事肯定要他独立解决的!

    陈易也不再说什么,顾自走到窗前,看着窗外院子里满园盛开的梅花。

    李重润站到陈易身边,同样注目着窗外的景色。

    “梅花开的盛了,春天也很快就要来了,爹爹可希望在这个春天,能站在西湖边,欣赏那里美丽的湖光山色,呵呵,也希望大唐的天下,处处是美景!”陈易侧头瞄了眼身边的李重润,再笑道:“希望爹爹出游时候,能看到一副百姓富足,没有任何饥荒,没有作奸犯科之人的盛景!”

    李重润信心满怀地说道:“爹爹,肯定会的,大唐一定会越来越美丽,越来越富强!你放心,润儿一定会励精图志,不负你的厚望的!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你!”陈易转过身,与李重润相对站着,李重润也侧过身,笑着看着陈易。

    父子两人就这样相互看看,一会儿同时大笑起来,笑的很爽朗!

    窗外两只正在觅食鸣叫的大鸟受到了惊吓,扑闪着翅膀从树上飞起,并且越飞越高,直入蓝天……

    (全书完,非常感谢一直陪伴唐远的所有书友!)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