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小说网 > 狙击南宋 > 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宋有点烦

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宋有点烦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狙击南宋 !

    (大盟出手,就是不凡!拜谢!)

    ~~~~~~~~~~~~

    早在天健元年,华国尚未征西之前,南宋绍兴天子赵构,刚刚将行在迁到长沙,还来不及重温帝王旧梦,就被一场空前猛烈的暴*,冲击得粉碎。

    钟相、杨幺之乱,爆发!

    这场暴动,因为南宋历史轨迹的改变,比原先的时间稍稍晚了一些。只是,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偏移,总免不了将几颗碍事的石子碾压得四下蹦射——因为,这些“石子”早早就挡在路中央。

    鼎州武陵人钟相,“食菜事魔”(即摩尼教),自称“有神灵与天通,能救人疾患”,在当地素有人望,类似现代的某某功,聚集大量信众与弟子。当是时,洞庭湖周围各县的广大农民,自备干粮,络绎不绝地到武陵投拜“入法(入教)”,尊称钟相为“老爷”或“天大圣”(好像少了一个什么字啊)。

    早在一一二七年春,赵构在南京(商丘)号召各地军兵“勤王”。钟相曾组织义兵三百人,由其子钟昂率领,赶赴南京,拥戴赵构反抗金兵的南侵。后建炎朝廷决策南逃,便又下令将各地前来“勤王”的义兵遣散,要他们“归元来去处,各著生业”。

    建炎君臣,以为此时的天下还是昔日的天下,军民百姓,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,真是太天真。民众一旦聚集起来,意识到团结的力量,再要令其自行解散,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这一批批被勒令归元的义民,最终成为南宋荆楚、岭南一带暴*频发、盗匪猖獗的根源,加速了南迁的南宋小朝廷的灭亡。建炎君臣,当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    早已心怀异志的钟相,并没有按照朝廷的意旨解散回乡的队伍,而是继续结集,结寨自保,并设置旗帜器甲,暗作起事的准备。

    按照历史的轨迹,钟相是在一一三○年二月起事的——这不是偶然,而是当时江南的现状所决定的。当是时,正值金军大举南侵,建炎君臣仓皇南渡之时。赵构浮海而遁,兀术“搜山检海”,金军渡过长江,从两浙一直杀入荆南。

    金人铁蹄,将江南践踏蹂躏得不成样子之后,带着大批俘掠,志得意满北归。三月,于长江为韩世忠阻击,拉开了黄天荡大战的序幕。

    彼时荆南一带,官军远遁,百姓流离,完全陷入无政府状态。钟相正是选在这个南宋政权控制力最脆弱的时间段,发动起事。

    以上是另一个时空中,钟相起事的历史背景,但在这个时空,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——黄天荡之战,因为狄烈的干预,提前了整整两个月!大战结果,异常辉煌。

    黄天荡之战,震惊天下,宋、金两国自不必说,一个欣喜若狂,一个如丧考妣。同时受到惊吓的,还有远在武陵的钟相。当时的钟相,完全闹不明白天波师与朝廷是什么关系,若轻举妄动,如此强横的一支水军,倘若开进荆南,后果不堪设想,遂压下起事之念。

    狄烈也没想到,自己插手黄天荡之战,无意中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生生向后推了两年。

    时间到了一一三二年,南宋政权南迁。皇室迁移,朝廷搬家,糜费甚巨,这可不是动动嘴皮子或抬抬腿就点尘不惊妥妥办好的事。再加上一年之内,连续三次向华国大量输送给养,生生榨干了南宋国库,赋税都收到了明后年了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,天府之国成都府,已经姓华不姓宋了……

    这般财政赤字累积的恶果,便如当时南宋户部奏疏所言“赋役绝少,米贵,升值二千而养蔡兵颇众,军粮屡竭,有五日才给糯米一斗,军人妻子以自活。”“绍兴二年乙卯六月,大荒,平斗石谷价银十一两,石米价银二十两。”

    粮饷不济,军队频生哗变,军变为匪,匪无兵制,为祸更烈。最终导致荆南一带“大饥,死流者众。无问郡县与村落,极目灰烬,所至残破,十室九空。”

    此时的荆南,已是民怨沸腾,但是充当营造采买使的黄潜善,又一次发挥了满口胡柴的本性,接连上书,说是荆南形势一片大好,言外之意,就是想搬家就快些上路吧。

    于是,南宋迁徙大军,浩浩荡荡从杭州向南进发,有走水路,有从陆路,更有自海路,各显神通。

    钟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抓住机会,突然起事,袭击过往迁移官商,剽掠甚巨。有兵、有钱、有粮之后,钟相早已蠢蠢而动的野心急剧膨胀,仅仅一个月后,就迫不及待正式扯旗造反,建立国号大楚,自称楚王,立长子钟昂为太子,年号天载,建置将相官属。

    钟相军宣布南宋的国法是“邪法”。焚烧官府、寺观、庙宇和“豪右之家”,镇压官吏、僧侣、道士、巫医、卜祝以及有仇隙的地主富豪。夺取官僚地主的财产还给农民,称为“均平”。钟相军的行动,受到广大流离失所、三餐难继的百姓热烈拥护,说这是“天理当然”。

    钟相军首先攻打桃源县城。知县钱景持率领保甲兵丁来镇压,结果却被钟相军所杀,大败宋兵。两日后,钟相军又攻克澧州,杀宋守臣黄琮,胜利进入州城。

    先前钟相劫掠过往官商,还可以说是盗匪,朝廷的烦心事正多,未必多加理会,可这一杀官据城,称王建制,那就大不一样了,这是妥妥的造反啊!没说的,剿!

    绍兴二年三月,赵构所率之南宋中枢机构,风尘扑扑赶到长沙行在,尘衣未掸,赵构就连发三道圣喻,着令御前右军副都统制杨密兼荆湖南北路捉杀使,率军五千,扑杀钟相逆军。着令驻守鄂州的宣抚司访察使李允文,全力从旁协助。李允文接旨后,不敢怠慢,随即派遣统领宫安和统步兵入益阳,统制官张崇领战舰入洞庭湖,统领张奇统水军入澧口,分道进击钟相军。

    在原来的历史上,扑杀钟相军的是孔彦舟,而在这个时空,孔彦舟命歹,撞到奈何关这堵铁门,被吊挂于井陉关前,生生风干至死。不过杨密的水准,也不比孔彦舟差多少,而钟相这种没有像样训练的“义军”,却也与原来的历史一样,无甚长进。所以,他的结局也是一般无二。

    绍兴二年四月底,钟相父子兵败成擒,械送长沙处死。

    赵构闻讯大喜,以功授杨密为御前右军都统制,其余剿匪有功部属,具有重赏。可这位绍兴天子的高兴劲还没过,更大规模的造反再度爆发。

    杨太(即杨幺)起事!

    杨太是随钟相“入法”起义的一位青年将领,与只懂装神弄鬼的钟相相比,杨太却颇有胆识与战略。在钟相父子死后,杨太推举钟相次子钟仪为太子,自号大圣天王。以洞庭湖为基地,采集木料,打造战船,训练水军,分立寨栅,组成了八千人的队伍,声势大振。

    五月,知荆南府程昌寓,派水军进剿洞庭,为杨太车船所败。程昌禽只身逃回公安县,改由陆路绕道到鼎州。杨太趁胜追击,杀到鼎州诚下向宋军发动进攻。程昌寓龟缩城内,不敢出战。

    六月,朝廷诏喻龙图阁直学土折彦质为湖南安抚使,督率潭、鼎、荆南兵马,前往洞庭镇压杨太。

    折彦质派遣统制官张崇、张奇从上游攻洞庭水寨,统制崔增、吴全,则率水军由洞庭湖下游进击。杨太军得知后,顺江放下三只大船,船上不树旗枪,也不见人,沉寂无声,交横而下。崔、吴军见了,以为杨太军为上游官军杀败,流来空船,于是发动全队舟船,乱次争先,纷纷而上。到了水面宽广处,杨太军车船突然擂鼓呐喊,踏车回旋,发动猛攻,迅速地把官军大小数百只战船全部击沉。沙滩上的官军步兵也被杨太军消灭。一日之间全歼崔、吴军一万人,获得弓矢甲胄不计其数,获得重大胜利。

    此战之败,震动南宋朝廷,朝野一片惊慌。而最令南宋君臣着急上火的是,此是的杨太军以洞庭湖水寨为据点,以令人啧舌的迅速,疯狂发展到十余万人。占领的地区北到公安,西到鼎、澧,东到岳阳,南至——长沙!

    没错!杨太军,已杀到家门口来了!

    八月,南宋朝廷依左相张浚之策,派出枢密院计议官,会同湖南安抚使折彦质,带着官诰、金束带、锦战袍,前往洞庭“招安”杨太军,但开出的价码不能令杨太满意,招安最终无果。

    面对如此危局,南宋朝野,群情汹汹。

    江西布衣方畴上书进言:“方今之大患有二:曰华国、曰杨太。而杨太正在腹内,不可不深虑之,若久不平灭,必滋难图。”这是将杨太之乱,提升到了与华国相提并论的高度,可想而知此次暴*对南宋朝野冲击之大。

    侍御史张致远也上奏道:“华朝侵侮,不过疥癣之疾,如善用药石,可轻易除之。庶民作乱,乃心腹蓄毒,若养而不治,实在难好。洞庭被占多日,招安之人屡遣,而大半不还,水陆之师每进,而无敢深入。”

    左相张浚之言,更是危言耸听:“杨太据洞庭湖,实占上流,不先去之,为腹心害,将无以立国。”

    九月,赵构终于痛下决心,下旨以左相张浚督战,勾抽长江防线之刘光世御前巡卫军一万五千人马,回师南下,全力剿灭杨太军。

    刘光世走了,长江防线怎么办?赵构的回答是——凉拌!

    赵构做出这个决定,是极不容易的,也是极其痛苦的。他心里非常清楚,一旦将御前巡卫军勾抽南下,空虚的江防意味着什么。江北的那只饿虎,一直盯着江浙这块大肥肉很久了,只是碍于盟约,以及正全力征西,无暇他顾而已。如今将兵力尽数撤出,只留下一点单薄的看守军卒装样子,以赵构对那个人的了解,他决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,只看他会找什么样的借口而已。

    只是,就象夏国的李乾顺一样,赵构有得选择么?将南宋实力最强的军队招回来,顶多是丢掉江南而已;不招回来,丢掉的,就有可能是龙椅,还用选吗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!”

    长安太极宫朵殿中,狄烈安坐于龙案后,双手各执一份军报,左看右看,难掩喜意。

    一个柔顺中带着几分慵懒的声音传来:“何事令陛下这般开心呐?”

    狄烈抬头,却见两名宫娥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皇后嬛嬛入殿。

    狄烈赶紧扔下军报,毫无皇帝形象地步下坍墀,快步迎上,嘴里略带埋怨道:“天气如此闷热,皇后身子不便,为何却要出来?而且才带两个宫人。”

    嬛嬛轻抚微隆的小腹,羞涩中带着幸福,容光焕发,美丽惊人——嗯,即将为人母的女人,必是最美的。

    “才四个月而已,何需如此紧张,许太医也说了,闲坐太久也有不便,须得四下走走才好。”嬛嬛一脸幸福安祥,玉手微展,令两名宫娥退下,“外边还有很多宫娥,我不让她们进来,以免干扰陛下。”

    狄烈亲自上前搀扶,让嬛嬛与自己并肩坐于龙案后。如果是在太极宫正殿,这是绝对不允许的,但在朵殿倒没那么紧要。

    两份军报就摆放在龙案上,但嬛嬛很规矩地不敢多看一眼——朱皇后平日里没少提醒她与后宫姐妹们,不该看的,不要看,不该听的,不要听,此为宫闱之道。

    狄烈却浑不在意拈起一份军报,递给嬛嬛,笑道:“虽是大事,却是好事,皇后早晚也是要知晓的,先看看也无妨。”

    嬛嬛恭恭敬敬接过,刚扫了一眼,便惊喜抬头:“征西军大胜,夏国灭亡了!”

    狄烈含笑点头:“朕没看走眼,岳飞果然不付所托,若无十二师舍生忘死,千里大迂回,直插夏国心腹,这场仗,还有得打。”

    嬛嬛喜孜孜垂首致礼: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。夏国既灭,西北从此无忧矣!”

    狄烈心下暗道,无忧吗?只怕未必,还吐蕃、西州回鹘、西辽,以及更西的中亚诸国呢。不过,这些事,倒也不必让嬛嬛知道。

    或许是嬛嬛太开心,或许是狄烈之前的默许,嬛嬛放下第一份军报后,下意识地又拈起第二份,目光一触,脸色微变。烫手般扔下军报,慌忙伏身请罪。

    狄烈急忙将她扶起:“何需如此,朕早有言,皇后身子不便,再不可行这般大礼。”

    嬛嬛脸色仍有些发白:“臣妾知罪,误窥军机。”

    “也算不上什么军机。”狄烈截断嬛嬛话头,信手以拇食二指拈起那份军报晃了晃,淡淡道,“荆南爆发匪乱,你那位九哥,可有得忙了。”

    嬛嬛端坐垂首,小心抬眼看了看狄烈的脸色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狄烈抬手一掠:“有什么话,直言无妨,不会怪你。”

    嬛嬛轻声道:“匪乱很严重么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狄烈肯定地点头,随即轻笑,“不过皇后不用担心,匪乱一定会被平定——虽然没有岳飞,但干这个事,未必就一定要岳飞。”

    嬛嬛不解,这事怎么与岳飞扯上关系了?她当然不知道,在原本的历史上,平定杨太之乱的,就是岳飞。

    嬛嬛轻咬嘴唇:“我们华国,会挺进江南么?”

    狄烈盯住嬛嬛那双明媚动人的大眼,缓缓地、肯定地点头:“会!”

    令狄烈意外的是,嬛嬛竟露出释然笑意,盈盈一拜:“多谢陛下信任,如此便好——陛下何需惊讶?臣妾乃是华国皇后,华国的兴盛,便是狄氏的福祉。臣妾岂有不为华国拓疆而欣喜,反为兄朝失土而忧虑之理?”

    狄烈脸上笑意越来越盛,终于仰首大笑:“好!很好!今日之喜,以此为甚。来,朕就陪皇后到御苑走走。”

    帝后二人携手而起,相视而笑,缓步走向殿门。

    殿外,阳光灿烂,花树芬芳。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