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小说网 >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> 第14章 情势突变!商人决定捐款!

第14章 情势突变!商人决定捐款!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!

    陈寒的话语落下,二楼的吕本和詹徽二人闻言皆皱紧了眉头。

    两人心中一沉,暗觉不妙。

    起初,他们想让商人们因朝廷无故索捐而对陈寒心生怨恨。

    或许会有激进者,出钱雇佣刺客对付陈寒。

    然而未曾料到,他们本欲设局陷害陈寒,此刻听来,陈寒的话竟如此合情合理。

    对于生意人来说,假如真有此等美事,花费一千贯乃至两千贯,不过是九牛一毛,却能换得祖先灵位在功德殿中受人敬拜,何其划算。正如陈寒所言,那一千贯若用来讨好青楼的头牌,恐怕连涟漪都无法激起,但能让祖先牌位安放于香火鼎盛的庙宇,岂非是祖上积德的喜事?

    这两人面色铁青,原先的看热闹心态瞬间破灭。

    他们是附近财力最雄厚的。

    叫他们掏一千贯或两千贯,就如同让他们掏出一枚铜币般轻松,但他们失去的却是颜面。

    陈寒此刻要做的是,替他们找回尊严。

    人群中,朱元璋和孙子朱允熥听完陈寒的一席话,都瞪大了眼。

    真是意料之外,这小子还有这般手段。

    本以为他会因此处境尴尬,没想到他化险为夷,给了这些生意人一线生机。

    “行!太行了!”

    朱元璋惊讶于陈寒不仅敢于直言,还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动员商人慷慨解囊,让人无法挑剔,真是个人中龙凤。

    朱允熥更是满脸兴奋,红光满面。

    先生能以这种方式转危为安,让他无比敬佩。

    而那些商人身份低微,被视为贱民。

    但如果能在赈灾中协助朝廷建造功德楼,附带庙宇供奉香火,且名字还能刻在功德碑上,流传后世,这笔小投资绝对值得。

    于是有人立刻问道:“陈大人,您不是在开玩笑吧?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些人地位卑微,把名字和祖先的牌位放在那样高贵的地方,难道您不怕文官们口诛笔伐吗?”

    陈寒朗声笑道:“如果我没猜错,你们聚集在此,定有人在背后怂恿。”

    “我与他们早就有深仇大恨,何惧之有?”

    陈寒的豁达让许多生意人由衷敬佩。

    “陈大人,您今天的言论让我们对您有了新的认识。之前确实有人告诉我们,您是个苛刻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“只想从我们身上榨取钱财,以提升自己的政绩。”

    “但今天听您说完,就算真是这样,我们也认了。花点小钱,让祖先的牌位在寺庙受到敬仰,名字刻在功德碑上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    “如果真如您所说,我愿捐出三千贯,略表心意。”

    又有商人跟着表示,“那我也参与,我也出两千贯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捐赠让我心安,我们并非无情之人,目睹城外难民的困苦和饥饿,我们也想尽绵薄之力,购粮设棚,救助他们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我们商贾若行此事,朝廷恐怕会疑心我们图谋民心。如今您带头,我们就信服并跟随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三百多位商人心里舒坦不少,纷纷愿意慷慨解囊。

    二楼旁观的詹徽和吕本却咬牙切齿,暗骂:这些商贩果然狡猾,轻易就被哄骗去捐款。

    刚才还气势汹汹,此刻却摇尾乞怜,姿态不堪入目。

    陈寒微笑着说:“既然各位如此大方,我就直言不讳了。”

    “孔庙前门历来人潮涌动,商机无限,既然要做,就要做得彻底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修功德楼的难民估计不下两千,我会支付他们工钱,包食宿。”

    “此地必将成为人群聚集之处,即便是日常生活所需,也能带来丰厚利润。”

    “各位都是生意人,那我们就开门见山谈一笔交易。”

    “捐多捐少,你们自己权衡。”

    他接着说:“既然是交易,就得遵循交易的规则。”

    “首要规则,捐款最多者,其名号置于最显眼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公平交易,各凭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孔庙前的功德楼和庙宇建成后,朝廷必请高僧主持,先人们的牌位在楼内,必将受佛法庇护,这是其一。”

    “其二,此地必将繁华无比,商铺的价值也将无比高昂,捐得多者,优先挑选商铺的权益在手。”

    “商铺由朝廷亲自建造,落成即开业,这样的机会难得。”

    “同样,功德楼方圆五里内,商贾云集,市井兴盛,离寺庙越近的商铺,人流越大,盈利自然水涨船高,这是投资的绝佳时机。”

    “我直说吧,这次捐款,你们祖先的牌位能在功德楼占据更高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的名字将在功德碑上更靠前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自己

    陈寒的话语刚落,市井商贾们瞬间沸腾起来。

    立刻有人高呼:“陈大人,我愿出资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要捐一份。”

    “我出一万贯!”

    “我愿出一万五千贯!”

    “我出两万贯!”

    富商巨贾们视金钱如粪土,毫不吝啬。

    听完陈寒的一席话,他们深感其言之有理。

    不仅能赢得他人的敬重。

    还能让朝廷和灾民看见他们的贡献。

    更能让祖宗牌位置于崇高的位置。

    沐浴在无尽的香火之中。

    这是千载难逢的荣耀。

    岂不是比把钱浪费在修建园林、风花雪月上更有价值?

    这确实意义非凡。

    陈寒所言极是,这些人都是精明之辈。

    他们权衡之下,立刻领悟,正如陈寒所说,这样的花费实乃物超所值。

    人群中有人反驳:“看来朝廷募捐是为我们着想,谁造谣说这是朝廷剥削我们商人?”

    “剥削?这叫剥削?”

    “若这算剥削,我倒希望朝廷常来‘剥削’我。”

    “我对金钱早已厌倦,满身铜臭,又有谁对我投以尊重?”

    “无论走到哪里,官员鄙视我,百姓瞧不起我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有此良机,既可为后代积德,又可为先祖增光,还能给自己一个心安,何乐而不为?竟有人说这是剥削。”

    “是谁散布这种谣言?”

    “他若敢现身,我必让他好看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众人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“说得对,我捐!”

    “我也捐!”

    “就算无法让祖宗牌位居于榜首,至少也要让我的名字镌刻在功德簿上。”

    “将来带儿子游京时,指着功德碑骄傲地说,看,你老子也曾做过一番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你老子可是援助过陕甘的灾民,让他们有饭可吃,解救了他们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我可以挺直腰板,总比告诉儿子们,老子一生只懂去妓院好吧?”

    这些话极具说服力。

    商人们觉得这点捐款不过是九牛一毛。

    于是纷纷慷慨解囊。

    陈寒心中欢喜。

    要知道,这三百多商人均是顶尖富豪,家财万贯。

    若都捐出,将是何等壮观。

    朱元璋爷孙俩在人群中听得分外兴奋。

    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抬头望着戏台上的陈寒,心中充满敬佩。

    了不起,实在是了不起,能把劣势转化为如此有力的局面,简直令人叹为观止,连神奇都不足以形容。

    蒋瓛心中不禁暗自赞叹。

    原先,他只认为陈寒是个在朝廷上不知天高地厚,与帝王针锋相对的莽夫。

    然而,如今他才意识到陈寒的智谋超群,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。

    二楼茶馆内,詹徽和吕本目睹手下密探落荒而逃,清楚他们在这场较量中已败得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甚至,他们在无形中成了推动陈寒成功的助力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    吕本嘲讽地看着詹徽:“詹大人,看来我们这次是彻底输了。”

    詹徽冷笑着回应:“我不信他真有把糟糠变为珍宝的本事。如今城外灾民三万,他又能用这种方法撑多久?”

    “谣言已经四散,沿途各省的灾民一旦蜂拥而至,数十万之众,看他如何应对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,他的结局只会更惨烈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他越是得意,将来就越是凄凉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带着愤怒离开了茶馆。

    吕本瞥了一眼陈寒,咬牙切齿:“小子,你现在得意几天,等到了那一刻,你会死得毫无安宁。”

    随后,他也付账离去。

    陈寒望着众人,说道:“各位,此事的益处显而易见。接下来几日,我会公开展示功德楼建成后的蓝图。”

    “我会亲笔描绘功德楼落成的壮观景象。”

    “画面中,将囊括寺庙、功德楼及周边商铺的建设,同时加强夫子庙周边商业区的整治。”

    “工人们都将由灾民担任,他们的薪酬将从这次的善款中支付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你们的每一分捐赠都将直接用于救助灾民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要让灾民不仅填饱肚子,还要让他们有机会赚取一些钱财,重建家园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善行,定会感动天地。”

    “这将是每一位参与者心中最光辉的瞬间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,我会请翰林院的学子们在捐款当天,现场记录下这盛况,并与功德碑一同镌刻其上。”

    “让后代子孙永记你们今天的善举。”

    “历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伟人,我们这些平凡人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,此生过去,无人问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