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小说网 >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> 第24章 陈寒啊陈寒,你这是自寻死路!

第24章 陈寒啊陈寒,你这是自寻死路!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!

    “我要让全城,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,都清楚,我即将前往晋商商会,会一会那些商人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听完,怔愣许久,然后反问:“先生,您这是何意?您这是断绝了自己的退路,何苦呢?”

    “毕竟他们只是商人,何需给予如此敬重?”

    朱允熥有这样的看法,并非他的错。

    实则此刻众人皆是如此想,都认为商人无关宏旨。

    唯有陈寒洞察,一个国家欲求发展,经济力量不容忽视。

    大明王朝已非昔日之朝代,仅靠农业不足以维系统一帝国。

    当今的大明,四面楚歌,正处于工业革新的起步阶段,西方启蒙运动初露端倪。

    一旦他们崛起,一旦开始竞争,若大明仍固守小农经济,不仅会被时代抛离,更将丧失广阔市场和机遇。

    正因他洞悉历史,不能让小农经济再为主流。

    他必须引导大明走上新路,向外拓展,转移冲突,掠夺与殖民。

    唯有如此,大明才能保持活力。

    否则,待到更为封闭、黯淡的清朝,国家的命运将更为悲惨。

    因此,陈寒每次行动都争分夺秒,看似尚有百年光阴可缓,但根基未稳。

    如若初期未能塑造改革风气,后代将失去动力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陈寒再次望向朱允熥,微笑着说:“若您信任先生的见解,相信我能带给大明不一样的变革,就应支持我。”

    陈寒看着朱允熥,目光充满期待。

    因他必须在朱允熥登基前,灌输这种思想。

    唯有如此,他才能在未来拥有最坚实的后盾,赢得更多支持。

    朱允熥看见他脸上的决然神情,终于点头,或许看出了什么。

    只因陈寒的眼神,让他感受到做决定时的坚定,以及对大明未来的关切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一点,他的观念瞬间转变。

    于是从商务司的门前开始,陈寒有意放出风声,宣称当今的正四品大员,赈灾总指挥左佥都御史陈寒,即将前往城北的晋商商会会晤各地商人。

    这则消息一出,立即在整个京城引起了轰动。

    一位尊贵的四品官员,此刻竟打算与商人们交往,文人墨客纷纷对此表示不屑。

    陈寒先前在夫子庙前以募捐形式与商人们打交道,已招致不少人非议,认为此举有损文雅,有悖官德,对他抱有偏见。

    尽管后来陈寒以五十万贯的巨款平息了皇上的疑虑,但却无法堵住那些文人士子的悠悠之口。

    于是,众多书生纷纷站出来指责他。

    “真是有失斯文,有失斯文啊!”

    “堂堂左佥都御史,肩负纠察百官之责,竟主动与商界人士混迹,与那些卑劣的商人交往,岂不是自甘沉沦?”

    “难道他收了商人的贿赂不成?”

    “说来也巧,陈寒此人不就是收了商人的银两?”

    “他在夫子庙募捐救灾时,出资的不就是那些商人吗?还自称善举,这不是自欺欺人吗?”

    “其实是陈寒向商人讨钱,他们通过金钱交易,让商人的地位骤然提升,真是道德沦丧啊。”

    这些书生谈论此事时,无不咬牙切齿,认为陈寒的行为令人蒙羞。

    尤其是听说陈寒并非通过科举入仕,而是凭借蓝玉的裙带关系成为监察御史,再加之他迫使皇长孙朱允炆去孝陵守墓,才有了今日的地位,许多书生心中充满了怨恨。

    他们深知,皇长孙朱允炆对读书人格外亲近。

    若他们能通过科举为官,必定会受到朱允炆的重用。

    他们是文人,因此这些书生都将陈寒视为洪水猛兽。

    觉得陈寒在他们前途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。

    于是,书生们沿街散播关于陈寒的消息,纷纷指责他玷污了文化,丢尽了朝廷颜面。

    很快,巡街御史得知了此事,一封奏折直送督察院。

    此时的左都御史詹徽,因在皇上面前被皇上和陈寒联手设局,心情极度沮丧。

    原本他还计划在灾民中找出一些恶棍,利用他们煽动混乱,阻碍陈寒的救灾工作。然而现在,他的计谋似乎难以施展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陈寒竟主动踏入了商贾云集的商会,这一举动让詹徽惊喜不已。

    詹徽一听此言,立刻猛拍桌面,兴奋得几乎要跃起。

    “陈寒,陈寒,你这是自投罗网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在盘算如何扳倒你,你却主动将机会送上门来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

    待手下退去,詹徽坐回椅中,拿起毛笔,轻轻拂去尘埃,笑容愈发犀利。

    此事迅速引起了整个京城的瞩目。

    陈寒这次乘坐四人抬的豪华轿子,毫不避讳,任由轿夫缓步前行。

    他推测商贾们在试探他,也料想他们会期待他的到来。

    双方都渴望能促成这次合作。

    他更希望商人们明白,我此刻高调前来,全城皆知,冒着巨大风险与你们协商,你们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。

    同样,他无惧御史们的指责,因为他洞察到朱元璋在募捐会上见识到商贾的财富后,深感震撼,明白这些商人财力雄厚。

    朱元璋从不与金钱过不去,北伐与成为千古一帝,都需要大量资金。

    只是朱元璋不便直接开口。

    他对商贾心存厌恶,不愿主动向他们求财。

    他的臣子们在他的影响下,也对商贾抱有敌意。

    尽管这只是表面现象,但这表明了他的立场,令官员不敢私下与商贾勾结,这才是他的真正意图。

    然而,当看到陈寒能从商贾那里获取巨款时,他内心其实是喜悦的。

    否则,那些文官试图收回陈寒的权力时,他不会在收取五十万贯后立即改口。

    陈寒正是看穿了朱元璋的这一心理,才敢于堂而皇之地前往。

    正如詹徽所料,锦衣卫得知消息后,立刻巡查街头,发现陈寒乘轿前往商会,立即将情况禀报朱元璋。

    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,先是困惑,随后不知何故,嘴角掠过一丝微妙的笑意。

    他深知陈寒的意图。

    然而,陈寒确实猜对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此刻并未动怒,是因为他在会上深受震撼。

    他的敏锐告诉他,这些商贾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陈寒此刻接触他们,实则是一种试探。

    他要测试商人们合作的真心,衡量他们的诚意。

    买卖人试图摸清朝廷,特别是以陈寒为代表的态度。

    而陈寒则在探测朱元璋对此事的立场。

    于是,三方都在暗暗较量。

    只有文官在此刻扮演着滑稽的角色。

    文臣们必定会猛烈抨击。

    果然,蒋瓛将巡街御史和锦衣卫的调查结果报告给朱元璋后,监察院便涌来大量御史的奏折。

    朱元璋随手翻开,发现其中全是针对陈寒会晤买卖人的谴责。

    指责他受了商人们的贿赂,或是图谋与商人勾结。

    因此才参与了商人的聚会。

    这两项指控无非就是两点。

    一是有损官威;

    二是涉嫌贪污受贿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这些奏折,嘴角掠过一丝笑意,心中暗道:

    “陈寒,你这小子真懂得如何利用我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刚从你那里通过文官敲诈了不少银子,你就立刻用这种方式试探我。”

    “若我现在治你的罪,岂不是自打嘴巴?”

    “我接受了商人的好处,再对你下手,你肯定不服气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我就看看你究竟玩的是什么把戏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你去了,如果我不通过你从那些商人身上再捞点油水,我就改姓。”

    思考完毕,他对蒋瓛吩咐:“让锦衣卫密切监视陈寒,同时注意有多少巡街御史、多少文官在旁观。”

    “让锦衣卫乔装混入晋商商会,我要知道他们的每一句交谈。”

    蒋瓛听完朱元璋的指示,内心愈发困惑,满腹疑虑。

    以往官员与商人混在一起,陛下必定雷霆大怒,严厉惩处。

    没想到这次陈寒明目张胆地去,陛下却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。

    锦衣卫蒋瓛百思不得其解,只能执行命令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同一时刻,晋商公馆。

    林德贵听到这传闻,大为吃惊。

    他恐怕没料到陈寒竟会采取这样的行动。

    更没想到陈寒前来与他会面,竟是如此高调。

    这简直是挑战天下人的底线。

    更令他震撼的是。

    陈寒明知与他们会面会引来无数人的指责。

    因为他早就听说陈寒在朝中与文官们关系紧张。

    文官们对陈寒早已恨之入骨。

    然而此刻的陈寒竟敢答应与他们会面。

    他起初设想,如果陈寒有胆量,有勇气前来,他们一定会珍视这次机会,全力支持陈寒日后的任何行动。

    尽管陈寒行踪隐秘,他们仍视之为常态。

    然而,陈寒竟胆大包天地公开露面,出乎所有人意料。

    此刻,全城的商贾都传闻陈寒的行动。

    于是,无论大小,有名无名的商人们,纷纷聚集到晋商会馆。

    晋商商会的领袖林德贵,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。

    据报,来自浙江、江左、徽州以及陕西的商队,还有走茶马古道的商旅,岭南的商人,都派遣代表前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