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小说网 >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> 第31章 臣要弹劾陈寒违法乱纪!

第31章 臣要弹劾陈寒违法乱纪!

百度小说网 www.baidubo.org,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!

    陈寒望着有些拘谨的郭汝槐,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。

    "你是个清廉的官员,家中的妇孺都对你赞誉有加,这点物资对你来说不算什么。"

    "我们虽是监察使,但不能拘泥于条框。"

    "毕竟,人是要吃饭的,一顿不吃,肚子可就叫唤了,身体可是革命的资本,明白吗?"

    陈寒的话语让旁人听得云里雾里,却又觉得颇有道理。

    郭汝槐显得有些局促,脸色时红时白,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陈寒接着说:"好吧,你继续巡逻,我们得上朝了。"

    郭汝槐回答:"大人,这次属下也被召入朝中。"

    陈寒略感惊讶,以往他这个轻捷监察使是无资格参与朝会的。

    他没有多言,立刻提议:"好,一起坐我的马车吧,人多热闹。"

    郭汝槐有些尴尬,但拗不过陈寒,只好上了他的马车,一同向皇宫进发。

    路上,陈寒与郭汝槐谈论了当前的官场状况,还分享了自己的雄心壮志,言语间充满自豪。

    他不止一次地拍着郭汝槐的肩膀,保证只要并肩作战,定能有所作为。

    郭汝槐始终面带一丝困扰,显得有些为难。

    陈寒以为他是不习惯乘坐如此奢华的马车,便没再追问。

    抵达皇宫,下车时正好碰见左都御史詹徽和他的僚属也从马车上下来。

    双方对视,立场分明的他们互不相让,脸色都不好看。

    詹徽见到郭汝槐从陈寒的马车上下来,脸上掠过一丝幸灾乐祸,不知道他今天心情如何。

    詹徽和他的文官队伍离开后,蓝玉冷哼一声:"这老家伙,笑什么呢?"

    陈寒不以为意,领着郭汝槐步入朝会。

    奉天殿的广场上,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。

    看着文官队伍前列的陈寒,他的眼神中也透出一丝微妙的幸灾乐祸。

    这时,太监高声宣布:"有事早奏,无事退朝!"

    郭汝槐率先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作为小小的巡查使,他站在文官队伍的末尾,起初并未引起注意。

    一个连正七品都未达的巡查使,竟然出现在朝堂之上。

    因此,当他站出来时,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。

    郭汝槐从袖中取出一封奏章,大声宣告:"陛下,微臣郭汝槐,巡查南城监察院,今弹劾左佥都御史詹徽!"

    当这句话在广场上空回荡,每个在场者都震惊得无以复加。

    陈寒瞪大眼睛望着郭汝槐,难以置信。

    蓝玉和他在武将队伍中的同伴也是一脸愕然。

    这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刚才大家不是还谈笑风生吗?

    你还感激先生出手相助你的家庭。

    先生甚至拍着你的肩膀,承诺要提拔你,让你伴随左右,共同监督政界。

    况且,朝廷上下谁不知晓陈寒以无畏着称,敢于直面帝王的挑战。

    你现在要弹劾他?

    而且是在陈寒历经文官多次弹劾和陷害却屹立不倒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你这个小小的巡城御史,竟主动站出来提出弹劾。

    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蓝玉、曹振和王弼的脸上,先是困惑,继而惊讶,最后是怒火中烧。

    这究竟是哪一种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呢?

    刚才还一同乘车而来,共话天地。

    转眼间,你就要对他发起弹劾?

    陈寒同样深感意外,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折。

    朱元璋接过宦官呈上的奏折,匆匆一瞥后放下,望向陈寒,然后问:“郭汝槐,你要弹劾他什么?”

    郭汝槐答道:“微臣要弹劾左迁都御史,他在前日晋商商会中,接受了两百六十多位商人共计一百万贯的贿赂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整个朝廷瞬间静默如死。

    詹徽等人起初带着一丝幸灾乐祸,但恐怕未料到金额竟高达百万贯。

    即便心中有所准备,此刻也被吓得不轻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陈寒胆大妄为至此,竟敢收受如此巨额的商人贿赂。

    要知道洪武初期,那位如杀神般的皇帝就立下了规矩:

    贪污受贿超过二十两银子,便要剥皮充草。

    即活生生地剥下贪官的皮,

    再用稻草填充,置于官府门前,作为警示的傀儡,

    让后来者明白前任是如何丧命,

    明白贪污的结局是什么。

    在这样严厉的风气下,即便是贪心的官员也会战战兢兢。

    然而,陈寒竟然接纳了晋商商会那笔一百万贯的贿赂。

    若此案坐实,

    可以说,陈寒一人贪污的总额将超过以往所有贪污犯的总和。

    简直是骇人听闻。

    于是郭汝槐话音刚落,立即有文官挺身而出:

    “陛下,若此事属实,陈寒所涉贪污数额,将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。”

    又有文官站出来发言:

    “陛下,我朝以清明政治为根基,以严酷法律告诫官员,要廉洁自律。”

    “陈寒承受龙恩深重,古今罕见,龙颜多次宽恕他对权威的挑衅之言。”

    “未曾想他非但不感激,反而滥用职权,谋取私利!”

    “一百万贯,那是国库十分之一的财帛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贪婪之人,如不严厉处置。”

    “怎能威慑朝中百官,树立公正!”

    此刻的陈寒,竟未料到郭汝槐首当其冲针对的竟是自己。

    他也瞬间领悟,为何郭汝槐在途中避而不视他的目光。

    显然,对方早已策划好,打算揭发他。

    尽管他一直认为自己冒死直言是一种勇气,

    但面对这样的境遇,心中难免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同样,他对朱元璋先前的言论有了新的理解。

    朱元璋曾说,交出钱财是对他的最大庇护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陈寒在拒绝的那一刻签下了字据。

    起初,他对朱元璋的贪婪略感轻蔑,

    但现在看来,身为皇帝的朱元璋,岂是他这等小人物能揣度的。

    或许,朱元璋确实预料到有人会借此对付他。

    也许真的有人会利用此事对陈寒构成威胁。

    因此,朱元璋才会深夜造访陈寒府邸。

    如此,陈寒便能免于无辜的指责。

    就算那一百万贯是商人捐赠给皇上的,

    只因他在街头许下的诺言,

    商人们才赠予他这笔巨款。

    皇上知情后,敏锐察觉到他们可能设局对付陈寒。

    巨额财富一旦被定罪,

    即便朱元璋内心多么不愿失去陈寒这位能臣,

    多么需要他来敛财,做事。

    在法律和众多文官的铁证前,陈寒难逃一劫。

    于是,朱元璋选择了这个下策。

    表面看,他贪恋那一百万贯,

    实则救了陈寒。

    陈寒明白这点后,回顾朱元璋的眼神,

    终于领悟到那幸灾乐祸背后的含义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微妙的细节。

    昨晚,朱元璋一心想着取走那二十万贯,

    而陈寒却拖延时间,试图私吞这笔钱。

    当时朱元璋并未深究,

    但现在看来,确实是陈寒不知好歹。

    于是,陈寒懂得了朱元璋眼中戏谑的含义。

    那意思仿佛在说:瞧你这小丑,压根不懂,我可不是图你财,我是护你周全。

    陈寒对朱元璋的敬仰瞬间如滔滔江水。

    这确实是新手政客如他所无法比拟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的洞察力,他难以企及。

    身为帝王,对于人性的把握,

    想必是多年权力争斗的经验累积,深知手下们的本质。

    因此,他提前为陈寒开辟了一条生路。

    这真是救命的仁慈。

    于是,陈寒再次注视朱元璋时,敬佩之余,更多的是感激。

    这位帝王,确是用人唯才,他在冷静时刻的决策,无愧为一代雄主。

    蓝玉、王弼、曹振三位武将,对此最为清楚。

    他们听说陈寒派侍女夏荷和冬雪去探望郭汝槐,并赠送了些许物资。

    还承诺要提拔郭汝槐。

    然而转眼间,郭汝槐竟如此忘恩负义。

    这使得这三个直率的武将攥紧拳头,准备斥责这个无情无义的文人。

    陈寒却用眼神阻止了他们。

    因为陈寒现在稳操胜券。

    朱元璋已经为下一步做好了布局。

    那份盖章签名的凭证,足以证明他毫无私心。

    足以表明他与帝王之间已达成默契。

    这笔钱早已上交给上级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帝王便是他最坚实的后盾。

    此刻,他可以安然观赏文官们的戏码。

    心中,除了郭汝槐的背叛让他略感不适,倒也有些佩服这家伙。

    至少,他不是那种看人脸色行事的人。

    至少不会因为一点小恩惠就对他网开一面。

    因此,这一刻,他对郭汝槐反而多了几分欣赏。

    那份微不足道的不满,那份微妙的不适,也在无形中消散。

    听完文官们的陈述,詹徽也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"陛下,微臣身为左都御史,未能察觉陈寒的贪婪,这是死罪。"

    他话音刚落,文官们纷纷出声求情:"陛下,左都御史大人无罪。"

    "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这样的事会发生。"

    "前日,在街头,左佥都御史大人公开地会晤那些晋商。"

    "晋商感谢陈寒,自然会表示敬意。"

    "而陈寒接收那一百万贯,却用作私利,这与左都御史大人无关。"

    "若惩罚左都御史大人,我们不服。"

    随后,又有一位官员站出来。

    他是礼部的一员。

    他义正言辞地指责陈寒,违背了礼法。

    慷慨激昂地指出,陈寒无视了公共道德。

    竟然公然与商人勾结。

    起初,他救灾的初衷是为了黎民,为了那些受苦的灾民,朝廷上下都能体会。

    如今,却变为了满足一己之私。

    以往的一切表象,原来都是陈寒精心策划的戏码,只为塑造更崇高的声望,以便更轻易地敛财。

    一篇长达千字的控诉,字里行间充满愤慨。

    每一句话,都让听者义愤填膺,恨不得立刻将陈寒拿下,严惩不贷。

    蓝玉等人内心焦灼无比。